
近期,在我院肾病风湿免疫科血管通路组的精心组织下,科主任杨丽华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由经验丰富的刘岚主治医师主刀,成功为多位透析患者实施了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标志着我院在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治疗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更为广大透析患者带来了福音。
其中,姚伯伯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病例。作为我院透析中心的长期患者,他使用左前臂动静脉内瘘进行透析已有三年之久。然而,近一个月来,他遇到了透析机器频繁报警、穿刺困难以及内瘘震颤减弱等问题,身体状况也日渐衰弱。经过详细的物理和彩超检查,姚伯伯被确诊为内瘘“一型狭窄”,这是透析患者中常见的血管狭窄类型。
面对姚伯伯的困境,科室迅速制定了治疗方案,决定为他实施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姚伯伯的透析体验得到了显著改善。他感慨地说:“真应该早点来的,现在我透析机器也不报警了,身体也有力气了,穿刺也不痛苦了,非常感谢医生!”
另一位患者丁爷爷的情况也颇为典型。他的内瘘建立于两个月前,但由于发育不良和严重狭窄,一直依赖颈部临时导管进行透析。这不仅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还带来了诸多不便和风险。丁伯伯的老伴说“我不想他一直带着这个管子,洗澡不方便,容易感染,也非常不好看”。经过科室的精心评估和讨论,决定为丁爷爷实施同样的球囊扩张术。术后,彩超显示内瘘狭窄部位已明显扩张,狭窄解除,预计半个月后他就可以使用内瘘进行透析,并拔除临时导管。
透析患者的内瘘狭窄问题非常普遍,常常导致透析不充分,进而引发高钾血症、酸中毒、尿毒症脑病等严重后果。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虽然可以解决问题,但存在创面大、出血多、恢复慢等弊端,且减少了可用于穿刺的血管长度。而彩超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PTA)则以其微创、安全、恢复快等优势,成为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和闭塞的重要技术。
PTA技术通过皮肤表面穿刺内瘘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狭窄部位进行扩张,使其恢复正常的血管内径。超声技术的运用,使得血管情况得以清晰显示,穿刺和球囊送达的准确性大大提高,术后内瘘血流量的测量也更加及时准确。
相较于传统手术,PTA技术不仅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出血、感染的风险,还保护了患者的血管资源,确保了透析的顺利进行。此外,PTA技术还能立即使用内瘘,无需导管过渡,进一步提高了透析效率。
我院肾内科血管通路组医师在PTA技术的基础上,还开展了动脉瘤切除、自体移植血管内瘘搭桥、半永久导管置入等多种手术方式,以全面解决患者的血管通路问题。我们真诚地欢迎广大肾病患者前来我院就诊,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
责编:邢修宇
一审:胡蔓
二审:刘宏远
三审:姚军 陈世杨
来源:鼎城区融媒体中心
陈远调研052县道沿线区域环境卫生整治工作
何朝辉主持召开鼎城区安全守底工作调度会
鼎城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整改整治成效通报会召开
陈远调研鼎城区“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陈远带队开展“八一”前走访慰问活动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半年度经济形势分析暨重点工作结账会
陈远主持召开鼎城区商贸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下载APP
分享到